第344章1环扣1环(2 / 2)

加入书签

“呵呵,陛下慧眼如炬,臣这点小心思,自然是瞒不过陛下的,有了这些外来劳动力的加入,北地的发展会更加快速,两年之内完成周边六百里的开发,三到四年,完成所有二类地的开发,五年左右,将齐城和乌兰城全部建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孙享福先是拍了一记马屁,又将自己看到的远景说出来道。

“有你说的这么轻松好了,他们几家,不过是招募到了一两万人而已,算对北地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不会像你说的这么大,据朕所知,那二类土地,是善阳往东向的八百里之地,今年,才不过开发出来一点点吧!”李世民悠悠然的道。

“这可不是臣夸张的说,善阳全军大活动,只是整件事情的一个引子,它起到的最大的作用,是让少部分外来人口熟悉了善阳,并且把善阳的一些消息传递了出去,相信,在大结束之后,会陆陆续续的有人赶来善阳做工的,因为,今天午几大家开出的工价和待遇,在大唐其它任何地方都不会有,包括长安,所以······”

好吧!孙享福构想的北打工潮,真的快要到来了,因为,条件越来越成熟了。

首先,是人口最多的关,已经推行了公民制度,关的数百万百姓,可以自由的出行了,而随后,北地,或者部荆襄地区,也会跟着实行公民制度,那么,基本等于大唐一大部分的人口,都可以自由选择外出工作了。

老百姓们可都不傻,有更轻松,更高薪的工作,他们为什么不做?尤其是在那些田地产出还处于底下水平的地区,月薪一千几百,可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高薪,而且,做的,只是他们平时都做的农耕活而已,谁会不动心?

这样的画面,其实一点都不难想象,李世民只要稍微脑补一下,知道孙享福所说的结果,然后,他不再觉得餐桌的食物好吃了,因为,他是个聪明人,想的较多。

许久之后,李世民才将自己的担忧说出来道,“正明,咱们施政,要放眼全国,可不能只是把北地经营起来了,其它地方,却继续穷困潦倒。”

闻言,孙享福却是笑道,“陛下多虑了,只要咱们施政的效果,是让百姓富裕好,不管他是在南方富裕的,还是在北方富裕的,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当他们富裕了,会有更多的钱来改善自己的衣食住行的条件,咱们,只需要在适当的时机,从大方向,助推他们一把好。”

孙享福这话一点毛病都没有,李世民根本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像此前孙享福说的,国家从关收税,和北地收税,其实收到的都是钱而已,何必非要在意是从哪里收到的呢!有的收才是关键。

当然,将这些人都聚集到经济发达的善阳来,孙享福自然是有更深层意思的,当那些人们适应了善阳更加快节奏的生活,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对于原本的那种落后,会越发的不满,这种,到了一定程度,会反过来推动国家,满足他们更高质量的生活需求。

这在后世也是有实例可看的,在北广深实现了富裕的老百姓,回到老家的时候,不满足自己的破房子,个个都起楼房了,不满足于泥泞的道路,那么,水泥乡村公路出现了,不满足于回家太慢,高速公路,铁路,甚至高铁,都出现了。

国家在这个时候,只需要被百姓的需求推着往前走,不会出现大差错。

古人缺的是这些大方向的认知,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更好,在没有住到砖瓦房之前,他们只以为有泥草窝棚住很好了,从草木窝棚到木质房屋,再到砖瓦房屋,高楼大厦,按照历史的轨迹慢慢的发展,可能需要千年。

孙享福直接让他们快速的过渡到较高的层次,当人们的目标变的更高了,那么,他们达到的成也更高了。

这跟后世的贫穷国家的一些人,去到发达国家考察完之后再回去,立马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地方做改变了是一样的,因为那时他们知道了什么样才是好。

李世民作为这个时代的人,他再怎么雄才伟略,也不可能知道孙享福这个后世人心里想的是些什么,好在他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没有在这个问题纠结,而是道,“那你有没有想过,世家子下一步会怎么做?”

孙享福点点头答道,“当然想到了,他们花过高的代价招募雇工,事后肯定会后悔,想各种办法来剥削这些雇工是必然的,所以,咱们北地的劳动保护法,很快会施行。”

“劳动保护法?”

这一个新兴名词又是让李世民一愣。

孙享福在说出这个名词的时候,已经想到了要跟李世民会费解,于是,他将自己设立劳动保护法的初衷和一些大致条例都跟李世民讲了讲,想要将那些世代被世家剥削的农奴都转换成雇工,让他们不再受剥削,那么,劳动保护法必须出台。

听完孙享福对于劳动保护法的解释,李世民都开始怀疑自己的智慧了,这么好的办法,自己怎么没有想到呢!

孙正明对付世家的手段,还真是一环扣一环,他都有点跟不节奏的感觉了,看来,对于他的支持力度,还可以适当的加大一些,说不定能在一些年后,完全的解除世家的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