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搭伙过日子(1 / 2)

加入书签

 淡水首先发展的是农业,这里的气候一年三熟,加上优良的种子和农业技术,预计到明年夏天,粮食产量不但能够保证自身的需求,还能够向外输出。

众多的移民不可能全部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初步的工业也随之展开。

要想富先修路,根据规划淡水各条道路的建设已经开始进行,那些西班牙俘虏也被投送到这里充当苦力。

各居民点也陆续打了机井,以解决移民用水问题。淡水河旁计划修建净化水厂,主要采用沉淀后消毒的方式,为淡水地区提供自来水,管道为PVC管。

淡水不远的基隆就有煤矿,虽然是品质不太好的褐煤,却能为初步的工业提供必要的燃料。因此煤矿的开采也提上日程,有了煤矿,砖窑、水泥厂、木材蒸馏厂等等都能够陆续开建。而且煤炭还能为几十万居民提供日常燃料,煤渣可以用于修路。

几十万移民陆续抵达淡水奔向新生活,他们都由治安军协助民政部疏导,虽然来此的人员众多,却有条不紊。

充足的粮食供应和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移民们的情绪很稳定。但是王越既然来了,就要为广大移民带来福利,于是他发动了“每人每天一斤鱼”的活动,时间历时一年。

真正的目的是为这些饥寒交迫的移民们补充营养,改善身体素质,从而能够更好的投入到生产中去。

进行这样的活动,只要增加八艘五百吨的拖网渔船即可达成。三十多万移民,每日所需鱼肉三十多万斤,一百五十多吨而已。其实鱼获是有富余的,剩余的鱼获会进行腌制,以后鱼罐头厂也会建立,主要为军队提供后勤。

第一次分鱼的场面热闹空前,这些曾经吃不上饭的原饥民们竟然能够过上天天有米有鱼的生活,这是在以前做梦也想象不到的。

海鱼有大有小,称斤太麻烦了,都是估摸着重量发,大鱼会剁成块发放。按照王越的指示,只能多不能少,两斤以下的整鱼,不必分解,按一斤发放。

“爷爷,爷爷!”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提着一尾大鱼飞快地跑了过来。

“丫头,慢点跑,别摔着!”在安庆茶岭被南下支队第一批俘虏的饥民刘荣根老人,此时笑得见牙不见眼,手里也用草绳提溜着一尾鱼。

孙女刘伶咯咯笑着跑过来,把鱼提到刘荣根面前道:“爷爷,我的鱼比你的大!”

刘荣根端详了一下,笑呵呵地点头道:“丫头这条鱼确实比爷爷的大!走,我们回去煮鱼去。”

刘伶搀扶着刘荣根往回走,因为心情好,所以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爷爷,我上次吃鱼还是一年前呢,还只是一小块,几口就没了。我还从来没有过这么多鱼,以后我们真的每天都有鱼吃吗?”

说着她又把鱼提起来看看,虽然还没有做熟,现在看着都觉得眼馋。

“嗯,我们算是遇见好人了。”刘荣根一边走一边点头道:“这王越王思华大人说到做到呀,既没有追究我们的从贼之罪,还让我们吃饱穿暖,不但发米发衣裳,还要天天发鱼。我思摸着,王大人的话应该是真的。”

“王大人确实是好人!”刘伶跟着点头道,接着摸了摸身上的衣服道:“就是这衣服样式怪怪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