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徐家汇(1 / 2)

加入书签

 用过精细的早饭,王越提议游历上海县城,美其名曰体察民情。一秒记住【看☆^书\◇阁 】,精彩无弹窗免费阅读!

其实就是旅游,作为旅游爱好者,来到这原汁原味的江南古城,当然要游历一番。这可不是后世的旅游景区,这是古人真实的生活环境,而且上海县城后世已经基本消失了。

王越只是带着机要秘书李雪珠和贸易公司的几个人,在四名警卫连士兵的保护下一起出行,潘家派来的小厮毛福生的作为向导。

毛福生首先带着王越游览的是文人必到之地,上海县学、魁星阁、敬业书院和文庙。他想着这位巡抚大人一定是两榜进士出身,这样的地方肯定是要看看的。

其实王越纯粹是当古迹看待这庞大的建筑群的,看完了人文景观,毛福生又带王越游览上海县城的主要街道。

王越一行人的奇装异服,引起街道两旁人们的指指点点,王越却不以为然,招摇过市。虽然一行人奇装异服,可是他们衣着光鲜,气色红润,一看就非等闲人等,所以没人敢上前围观。

上海县城毕竟只是县城,而且是江南县城,所以街道并不宽阔。

经过桥头路头的时候,王越注意到有很多破衣烂衫的人聚集在桥头和茶馆,一个个面有菜色,但看样子却又不是乞丐流民,便问毛福生。

“启禀王大人,这些都是织布的机工,也有染匠、砑匠。”毛福生说本县的“吃棉布饭”的工匠有三千多人,大多数都是计日取酬的散工。

毛福生又道:“最近棉布行情不好,机户们自己都快开不了锅了,还有谁雇用匠人。”

王越问道:“棉布卖得不好?”

“去年开始棉布行情就很差。布卖不起价钱,”毛福生说道,“不光是机户、机工倒霉,就是乡下种棉的村民日子也不好过――布卖不出钱来,棉花就更卖不出价钱了。”

王越觉得江南棉纺织业凋敝,从侧面反映出大明的经济出了问题。其实他知道却不愿意承认,这些人其实也是起点城大量倾销现代布匹的受害者,只是因为时间短,现在影响还不大。

一行人又走到县城内的太卿坊的一处大宅――俗称“九间楼”的地方,毛福生小声说道这就是徐光启的老宅。

徐光启已经于四年前去世,作为这个时代中国比较少有的“睁眼看世界”的人物,王越还是非常敬仰的。

毛福生告诉王越,在上海县的跨海门,也就是南门外康衢里,有徐家的“双园”,那是徐家的祖业,现在是徐家的菜园和桑园。

在北门外有一处桃园,种了许多桃树,收成很不错。桃园旁边还有五十亩的红薯地和菜地,就是这块地征给了县里作为松江总兵府驻地。

甘薯从闽广一带传入江南就是徐光启在当地首先种植成功的。

徐家在法华镇还有一处农庄别墅,名为“后乐堂”,此地又是徐家的祖茔所在地。

这么多徐家的产业,王越不禁想到了“徐家汇”这个地名可能就是由此而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