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大事(1 / 2)

加入书签

 完成如此大事,陈玄礼却还不满足,他把目光投放在不事生产的寺庙僧院之上,安南还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土地掌握在这些僧人手中。

“此事不能轻举妄动,释教乃是安南国教,一不小心就会引起举国信徒造反。只能先和平赎买,便宜这帮秃子了!”

确定了想法后,陈玄礼高调举行水陆法会,邀请全国各地大寺高僧聚集东京,为绍治王祈福。

待绍治元年一月,法会如期举行,各大寺院都派出本寺僧侣出马,有些不愿意去的,都被安南朝廷以大不敬治罪,抄寺收土,高层僧侣收押为劳役,普通僧侣强制还俗。

参加法会的僧侣知晓此事,都非常害怕,流言四起,很多人说法会恐怕会变成法难。

陈玄礼一边令肃恶局搜查抓捕散布谣言者,一边邀请高僧入大将军府参禅谈法。

最终,法会的最后一天,所有参会寺院都“自愿”接受《安南寺院僧侣律》,按新法将土地卖给朝廷,并让大量普通僧侣还俗,得青壮四十万。

通过这些手段,安南国户籍人口从三百万变成了四百六十万,控制了全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土地,国库存银两千万两,从未有过的富庶。

绍治元年二月,阮福瑞颁布钦定国是诏书,又称虚君诏书。

诏书宣布自此以后安南王不临朝,日后不再颁布任何诏书,一切朝政要务永远委托于镇国大将军,王室与大将军垂拱而治,大将军府为法定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

同月,陈玄礼以总理朝政镇国大将军的名义一连下达了四个令谕。

镇国大将军一号令谕,又称《全民教育律》,规定全国建立中央、府、县、乡四级学校,同时成立教育部,负责统筹推进此事。

乡设初小,县设高小,府设中学,中央设置大学,皆为三年制。

初小和高小设置夏语、数学、历史、品德四门课程,中学增设物理、生化和地理三科。

在大学开设西洋国家各类学科,特别设立编译院,出版翻译西洋学术著作和普通读物。

前六年为义务教育,后六年为选拔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有条件的地区提供一顿午餐,后续逐步覆盖全国。

从大学生毕业生中选派优秀、忠诚的人才赴洋留学。

设求贤馆,在西夷诸国和大义朝广泛引进人才,提供高额补贴,大义人才通过忠义考核可以直接任地方官。

镇国大将军二号令谕,又称《科举考评律》,成立官吏总局,专门负责组织科考和官员考评、升迁等事。

科举考试必须先考吏,高小学历以上者方能考吏,中央大学毕业生可以免试任吏,任吏满三年,方可考官,考录官员一律从正九品开始。

官员的任免、升迁、贬职等皆由中央官吏总局和府官吏分局考评决定,地方只有推荐权,没有任免权。

镇国大将军三号令谕,又称《定编定级律》,该律规定在地方建立府衙、县衙、乡衙、村衙四级行政机构,并详细规定每个衙门官员编制内官员和吏员的数量和级别。

同时成立了编制总局和分局,负责管理、核定、消减官员和吏员编制。

镇国大将军四号令谕,又称《国土管理律》,该律规定了私有田地最高限额、二十年限买卖、抛荒没收和耕种国有田地减税等政策。

成立国土部,专门负责土地买卖和国有土地管理相关事宜,承担了修建水利工程和开垦荒地等任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