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三千青丝(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春节将至,长安街上每天都是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好不热闹。
家境殷实的人家,上街过起了狂欢购物节,新鲜果蔬、干果点心、鸡鸭鱼肉什么的都是不要钱一般的往自家牛车上堆,脸上满满都是喜气洋洋的满足。
家境贫寒的,瑟瑟缩缩的徘徊在各个摊位间纠结不已。时刻捂着怀里一整年的积蓄提心吊胆。徘徊多时,也是狠狠的一跺脚,像是奔赴刑场一般的走进集市,为自己的孩子买一点果脯灰汤,扯半匹新布,再包上一条包饺子的五花肉。花完了身上的钱,也是心满意足的回家去了。
下朝后走在路上的达官贵人,也不再向往常一般脚步匆匆,谈论国事。也像普通老百姓一般扯着家常,悠哉悠哉的向家中走去。
巡街的的武侯衙役也仿佛比平常和蔼了很多,脸上总是带着一丝喜气。
就连蹲在路边的乞丐都是换上了不知从哪里讨来的干净衣裳,仰着脏兮兮的脸冲着过往的路人说着一些吉利话讨些碎钱。叶小天要是看到这一幕,估计也会毫不犹豫的重操旧业,加入到这可以快速敛财的队伍里去。
不管是什么人,在这浓重的节日气息下都是快乐的。忘去了一年的辛劳悲苦,已充满希望与快乐的心态,等待着迎接崭新的一年。
朱雀大街尽头的太极宫内,一群群的宫人正在忙着换新灯贴春联,给平日严谨庄严的宫城内,也是带去了一丝活泼的氛围。
太极殿后面的一间书房里,一位三十岁上下的年轻人坐在书桌后面静静的批着眼前的一大堆奏折。书房里很温暖,年轻人只是穿着一间单薄的明黄便服,脚上也不穿鞋,只是蹬着一双雪白的足衣,不时起身在光滑明亮的地板上来回踱步。
年轻人的脸上很平静,不见喜怒。只是偶尔紧缩着眉头似是在思考问题。当年轻人抬起头望向远方时,眼神中投射出的光芒却是让人不寒而栗,那是一双仿佛能够看破世间万物的睿智眼光,带着久居上位的威严从容。
这人便是史上带领唐朝第一次冲向盛世大潮的圣皇李世民。这时的李世民还很年轻,三十来岁正值壮年,体力智力皆是在巅峰状态。一心一意的想要通过带领人民走向富强从而洗刷掉自己杀哥宰弟的恶名。
批完一本后,李世民将奏折又整整齐齐的堆放在一旁,轻呷了一口茶,也不休息,又是翻开一本看了起来。
不多时,李世民轻咦一声,脸色也是柔和很多,对着垂首立在下方的伴伴问道:“前段时间传的沸沸扬扬的肺痨一事可是解决了?”
恭立在下方的人立即垂首答道:“回陛下的话,听宫外的人传言,的确是控制了,虽未治愈,但却也是不再有人染病。实在是陛下的功德所致。”末了,还不忘拍一声马屁。
任何人对于好话总是不会拒绝的,皇帝也一样,尤其是一个一心一意奔着圣皇目标去的皇帝,自然更希望得到的肯定多一些。
李世民脸上的笑意明显多了一丝,却还是谦虚的摆摆手。凝视奏折片刻有赞道:“孙老先生实在是医术近乎神技。总是可以攻克各种难题!”
那伴伴听到此回声道:“陛下可是有所不知了,如今病患皆是在孙老神仙那,可是听外面的人说,此次肺痨得到控制,可是出自一个少年之手。孙老先生也是得那少年的提醒,方才对此病有处下手。”
听到这话,李世民也是惊疑的抬起头问道:“一个少年?可知是长安城何处的少年,竟有如此本事。”
“全托陛下教化有功啊!听外面的传言,这个少年乃是长安城有名的道岳法师所收的俗家弟子,也是在随寺中和尚前去支援时才献此良策的!”
李世民听了随口就是道:“道岳老秃……咳咳老法师的弟子?”
贞观三年,因为僧人法雅一事,让太宗皇帝对和尚产生了偏见,所以一般对于僧人是没有太多好感的。
“正是!”
李世民沉吟片刻才像是忍着恶心一般说道:“有功得赏,不过俗家弟子想来是不需要太多的。便赐千金,勉励其好生学艺,将来以救回更多我大唐子民。”
这句话很好理解,大体意思就是说,恩,干的不错,发一千块奖金加以口头表扬,其他的就不用想了,谁让你特么去当和尚呢?老子就是看你不爽。由此可见,圣皇也是人,而且还有可能还是个心眼不太大的人。
宫人也是躬身称诺。
……
叶小天依旧是每日睡到日晒三杆才起床的颓废生活。起床后吃饱喝足,又是窝在太阳下面,眯着眼打着盹诗与远方。骗骗窥基的钱,也数数越来越多的钱,每天都有新收获。
最近他又发明了涮羊肉,然后,窥基的钱袋似乎成了他取之不尽的百宝箱了。
叶小天目标不高,一年时间内,升级成千贯户就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