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太子殿下的“公开课”(1 / 2)

加入书签

 田仁还是不放心,不断叮嘱,甚至帮他想好了几个说辞,这让他感动不已。

谈到太子公学,任安苦笑道,“殿下,您的脚步太快,公学开课,势必要用到书简,臣一下子还真找不到那么多人来抄写。”

刘据笑道,“此事很快便可解决!”说着取出竹纸和铅字,给两人详细解释了一番。

任安一听大喜道,“臣这就去俞元!对了,伯玉,你也随我同去。看来要多设几个官职了。”

田仁也兴奋不已,“那还等什么?现在就走!”

刘据一见两人如此着急,笑道,“安奚,我还有一事要和你商量。”

任安道,“殿下还有何吩咐?”

刘据道,“有关官盐之事。”

田仁道,“此次夜郎王伏罪,滇王离世,正可借此良机,收回盐铁,殿下还有别的想法?”

刘据道,“本宫之意,官盐仍按汉制管理,但是私盐也不要禁。”https://m.

任安不解,“这是何意?允许私盐,那官盐还有何用处?”

刘据道,“巴蜀西南之地道路艰难,皇命难以及时往返,无法做到有效管理。官盐与私盐并存,可起到相互制约之效。私盐价高于官盐,百姓自然取官盐。反之,私盐可为补充,防止有人借专营之事牟利。”

任安和田仁愣了许久才反应过来,惊叹道,“殿下……此计甚妙啊!”

其实刘据的真实想法,还是担心百姓吃不上平价盐,至于借机取利的人,想都不用想,不可能一个没有。

这些看似小事,可对百姓来说,却是天大的大事。

任安和田仁马不停蹄地赶往俞元,亲自观摩了竹纸的制作过程之后,立即下令,任命章含为亭长,专司造纸之事,又招揽了十几个文笔出众的学子,连夜赶制铅字。

不到十天时间,一本略显粗糙的纸质讲义摆到刘据面前。

刘据大为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真不是盖的!

他只提了一个思路,这么快成品就出来了。

看着田仁兴奋不已的神情,刘据道,“本宫只有一个建议,能不能把竖排字改成由左向右排列的横向文字?”

田仁一愣,“为何?”

刘据心说我哪知道为何?总不能告诉他自己习惯看横排字的书吧?

“算啦,这样也很好,勘印吧!”

虽然没有得到解释,但田仁却固执地认为,太子殿下既然这样说了,那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于是,两天之后,又一本横向排版的讲义送到太子面前。

刘据笑道,“我只是随口一说,还是竖排吧!”

因为他也发现了,毛笔写字竖向更容易发挥笔势,而且在竹简上也只能竖向书写更方便。

正如任安所说,步子别迈太大,还是循序渐进比较好。

随着竹纸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公学所需的讲义也在短时间内全部备齐,授课效率大大提升。

而这些超出想象的进展,也激发了刘据的热情,他开始昼夜编写《三字经》和《算学》,准备把它们做为启蒙教材。

《算学》还好说,从基本的数字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没什么可说的,写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但是《三字经》就大大不同。

原本《三字经》从三皇五帝一直写到清末,怎么可能原样照搬?

没办法,现编又太费事,干脆改弦更张,写《格物志》得了。

看着满地的垃圾,田仁随便捡起一张皱眉道,“窦燕山,有义方……殿下,窦燕山是何人?”

刘据赶紧抢过来揉成一团扔掉,“本宫随便写的,窦燕山……是一座山,不是谁。”

田仁瞬间变身好奇宝宝,“殿下,您所书之字,甚为奇特……”

刘据赶紧抢过他手中的纸,把他推到门外,“还没写完,不许偷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