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王越(2 / 2)

加入书签

王师傅客居洛阳数载,对洛阳之事应该比我清楚。方今天下,用人之事,皆讲亲疏远近,门第高低。王师傅求官不得,无非是因为出身贫寒罢了,并且,朝中也没有助力,所以,以南愚见,留在洛阳,王师傅不会有所作为的。

南以为,用人当唯才唯贤,绝不可唯亲唯贵,子龙出身贫寒,然亦为吾弟也,伯建子威出身草莽,亦吾之兄弟也,公台季珪名不显于世,亦与吾倾心相交,吾之择友,由此可见一斑。

且人之出身,实乃天意,没有人能随意选择,而人的出身又能代表什么呢?百里之内,必有贤人,而自古雄才,多出于磨难,出身的高低,并不能代表人的才能,所以,吾之择人,当唯才是举。

王师傅海内大侠,武艺绝伦,不为天下苍生,并州百姓做贡献,不求凭一身本领建一番功业,却只想借他人之力而求得一官半职,或老死于洛阳,实在是令在下不解,也实在是让人叹息,况且,徐公明武艺超群,弓马娴熟,满腔热血,若假以时日,可为大将,岂能一生沦为小卒?

洛阳无助,而边地之事尚有可为,大丈夫一生,当纵横天下,四海为家,岂能老守一地?吾实为汝之师徒深感惋惜。”

听了林南的一番话以后,王越顿时豁然开朗。确实,自己的出身让自己一直很自卑,以至于求官无路,举步为艰。而洛阳的局势也是非常的复杂,自己想有出头之日,实在是太难了,还真不如去边地发展呢,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凭自己的一身好武艺,到哪里还不能闯出一番事业。

想到此,王越不禁豪情万丈,旋即起身对林南拜倒,感激的说道:“子扬一言点醒梦中人,可笑我竟在洛阳白等了几年,真是可笑。他日子扬若有所命,老朽当全力以赴,不遗余力。”

林南赶紧扶起王越说道:“王师傅太客气了,有了王师傅的倾力相助,何愁大事不成?今后,还希望王师傅多多指教。”

王越道:“子扬放心,吾定会倾囊相授的,子龙子义等人,吾将与公明一视同仁,绝不会有所偏颇。”

随即又对徐晃道:“公明,从今日起,你就随子扬前去吧,他日也好建立一番功业。为师能教你的,都已教给你了,以后的路,就靠你自己走了。”

徐晃一听,当即跪倒在地大哭道:“恩师何出此言?弟子愿一生追随老师,岂能置恩师于不顾啊?”

王越笑着说道:“只是让你跟着子扬学点东西罢了,跟着我又能有什么前途。况且,我能教你的,都已经教完了。而我们也不是永远的分别了,只是暂时而已,日后子扬去并州,我自然也是要去的。呵呵,你一会儿就收拾东西,随子扬前去吧。”

徐晃心中仍有些不舍,更不情愿跟着林南,所以,仍然不起身。见此情景,王越大喝道:“大丈夫顶天立地,岂能如此小儿女之态?林子扬当世豪杰,又贵为列侯,跟着他,还辱没了你不成?你且去,休要再言。”

见恩师发怒,徐晃也有些不好意思,只好去收拾东西。而林南则赶紧说道:“王师傅不可如此,他日我等一起上路便可,公明住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王越笑道:“今日子扬尚无官职,公明此去,可以与你论交为友。等子扬有了官职以后,公明与你岂不是多了一层关系?如此一来,公明与你岂不是又亲近了许多?而日后之事,自然也是容易多了。”

林南笑道:“王师傅深谋远虑,在下佩服。如此也好,公明也可与子龙子义等人多多交流,日后行事也会更加方便。”

片刻之后,徐晃便收拾妥当。

见徐晃收拾已毕,林南便道:“今日公明来投,又结识了王师傅,当大醉一场,不知众位有何异议?”

一听说喝酒,众人纷纷响应,典韦和管亥更是高兴的合不笼嘴,只有赵葳撅着小嘴不甚满意,不过,也没有办法。

于是,一行人便在林南的新亭侯府大醉了一场,林南虽没喝了许多,但依然还是很清醒的,或许是因为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缘故吧。

得到了徐晃,再加上一个王越,林南的朋友圈实力又涨了不少。

第二天醒来,已是日上三竿了。

等林南梳洗完毕,到了大厅一看,只有陈宫崔琰两人在座,原来,赵云等人又去王越的武馆了。

这时,陈宫忽然上前递给林南一个请柬,林南打开一看,原来是蔡邕请他晚上去赴宴,一想到赴宴,林南就知道这又是一个给自己造势的活动。

陈宫又接着说道:“伯喈先生让你好好准备一下,并早一点过去。”林南点了点头,便开始吃早饭。

吃罢早饭,收拾妥当以后,林南便和陈宫崔琰来到了蔡府。

到了蔡府一看,众人都在忙碌着,只有蔡琰象没事的人一样,坐在大厅里和王粲钟繇说笑着。

见林南来了,蔡琰笑道:“我们的新亭侯林大人到了,林大人可真忙啊,好几天都见不到人影儿。”而王粲和钟繇二人则赶忙上前施礼。

林南赶紧还礼说道:“二位自家兄弟,不必如此客气。”随即又对蔡琰说道:“妹妹取笑人的水平是越来越高明了。”

蔡琰一撅小嘴,哼道:“你天天忙着国家大事,都没有时间教人家做那个什么格律诗,现在我们刚把拼音弄明白,你说的什么平仄啦,压韵啦,对仗啦,我们都不明白,正好你来了,现在赶紧给我们讲讲吧。”

林南说道:“我不也是刚刚才有时间吗,妹妹太过心急了,至于律诗的一些规则,我也正在摸索着,正好我们可以一起探讨一下。

平仄嘛,我个人的观点是,阴平阳平都是平声,而上声和去声为仄声。律诗要求每句平仄相间,这样读起来才有节奏和韵律。对仗嘛,是专指颈联和颔联而言的,首联和尾联则不用对仗。并且,律诗一定要遵守粘对原则,而且,必须压平声韵。所以,律诗的平仄是有规律可寻的。”

见众人仍有些不解,林南便道:“拿这首《将进酒》而言吧,他的平仄规律便是……”

终于,在林南的举例讲解下,蔡琰等人终于掌握了格律诗的一般规律,同时,在林南提议下,众人又开始研究格律诗的压韵方法。

不知不觉中,蔡邕已经下朝回家了,乍一听闻格律诗的做法,大感兴趣,若不是晚上还有宴会,蔡邕真的要好好研究一翻了。

而蔡邕回来不久,众位大臣也林续的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