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吾等皆与子我同!(1 / 2)
学生们看见夫子落泪,也感觉心里难受。
子贡则在几案下踢了宰予一脚,他低声责怪道。
“都怪你!没事和夫子提子产干什么?你难道不知道夫子一提起子产就要掉眼泪吗?”
宰予听了,只感觉冤枉。
“我只是向夫子请教为政的方法而已,我哪儿知道夫子会说到子产身上去呢?”
“我不管那么多,你把夫子弄哭的,你得夫子治好。要不然今天这课还怎么上啊?”
子贡一脸的恼怒,其余同学也对宰予报以杀人般的视线。
看这样子,如果宰予不能把夫子的眼泪止住,今天他是别想出学社的大门了。
宰予被逼得没办法,只能开口把话题岔开。
“夫子,可这世上总是小人多、君子少。
而不能分辨小人与君子君王又占多数。
即便我们想要像是子产那样施政,也必须要在取得了君王的信任后才能施行。
小人可以用邪辟的方法取悦国君,赢得他们的信任。
那我们又该用什么办法去劝谏国君,让他远离小人呢?”
孔子听到问话,抬起袖子拭干了眼泪,深吸了一口气后,方才回道。
“说起劝谏君王,有五种方式可以选择。”
宰予见夫子终于不哭了,不由露出笑容。
“请问是哪五种呢?”
孔子道:“第一种叫做谲谏,即委婉而郑重地规劝。
第二种叫做戆谏,即刚直不阿地规劝。
第三种叫做降谏,即低声下气地规劝。
第四种叫做直谏,即直截痛快地规劝。
第五种叫做讽谏,即婉言隐语来规劝。”
宰予琢磨了一会儿,问道:“那这五种劝谏的方式,哪一种最好呢?”
孔子也不说哪种好,而是回道。
“五种方式,各有各的长处,应当根据不同时机和所侍奉君主的性格妥善选用。
谲谏可以引起君主的重视。
戆谏可以点明政策的过失。
降谏可以缓和躁郁的情绪。
直谏可以陈述事务的利害。
讽谏可以顾全众人的颜面。”
宰予又问:“那从古至今,有哪些人擅长这五种劝谏的方法呢?”
孔子思索了一番,回道:“谲谏的典范是箕子,戆谏的典范是比干,降谏的典范是微子,直谏的典范是鄂侯,讽谏的典范是晏子。”
宰予听完这段话,愣了半晌。
夫子举的这几个例子,对比未免也太明显了吧?
箕子用谲谏向纣王进言,结果纣王把他降为奴隶。
比干用戆谏向纣王进言,结果纣王把他开腹剖心。
微子用降谏向纣王进言,虽然保全了自身没有遭到罪罚,但纣王依然没听进去。
鄂侯用直谏的下场也不怎么样,他直接被纣王剁成了肉酱。
这些人当中,唯独齐国的晏子因为使用讽谏,所以历仕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一直安然无恙。
三位国君也一直都很尊敬晏子,凡大小国事都要咨询晏子后才能做出决定。
而且不止国君尊敬晏子,齐国的百姓和公卿大夫们也十分尊重他。
齐庄公时,崔抒因为被庄公戴绿帽子,所以怒而弑君,造成齐国内乱。
晏子当着崔抒的面,伏在齐庄公的尸体上哭泣哀悼。
后来,崔抒打算与国人盟誓,晏子也不来参加,还用讽谏的形式规劝崔抒不要做得太过分。
旁人都劝崔抒杀掉晏子,但崔抒却不忍心的动手。
他说:晏子是百姓爱戴的人,放过他可以得到人心。
由此可见,讽谏才是进谏的最高级形式啊!
不止能够达到规劝的目的,还能保全自身,这种手段怎么能不学呢?
宰予连忙开口道:“五种劝谏的方式虽然各有各的长处,但学生还是想先学习讽谏啊!”
孔子知道这小子又在耍滑头,不过倒也没点破他。
而是捋着胡子笑道:“予啊!我也赞同你的观点啊!这些劝谏的方法都需要揣度君主的心意来采用。
如果没有明白君主的心意,还是采用讽谏的方法来规劝更稳妥啊!”
孔子停顿了一下,说道:“我当年在齐国客居时,曾听说齐侯有一匹心爱的马病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