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9 农人献术(3000)(1 / 2)
从最原始的刀耕火种,发展到此后的精耕细作,畜力、水力广泛运用其中,这些都是农具的改进与创造,以及农耕技术的创新。</p>
桓熙想要提高生产力,也只能往农业技术的创新上想办法。</p>
“民以食为天,农业当是重中之重,我欲悬赏重金,以求天下匠人改进农具,创新技术,还请先生为我主持此事。”</p>
王猛不是贵族出身,经历过食不果腹的生活,否则他也不会在青年时,迫于无奈,以贩卖畚箕为生。</p>
畚箕其实也属于农具的范畴,王猛实际上,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是有切身的体会。</p>
“王猛必为主公办妥此事。”</p>
离开正厅,王猛随即发布政令,借以桓熙的名义,向公众征求农具改进、与农业技术创新。</p>
大将军府的文书送往地方,各地官员无不重视,纷纷在当地发布告示。</p>
冯翊郡重泉县(陕西蒲城县东南),一名粮长领着乡里的青壮前来县城纳粮。</p>
所谓粮长,是桓熙在平定关陇之后,效仿明太祖朱元璋的法子,所设置的新职位。</p>
粮长不算国家公务员,没有津贴,甚至采用轮值制度,各乡的户主,每年轮流担任该乡的粮长一职,负责粮税的催征、经收、解运。</p>
此举,既为官府减少了支出,也使粮长不能鱼肉百姓。</p>
毕竟大家都是乡里乡亲,又是轮值制度,今年你借机作威作福,哪知道明年不会遭受报复。</p>
朱元璋出身贫农阶级,自己的父母兄弟相继饿死,无需怀疑他对底层百姓抱有一定的同情,毕竟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中,从没有哪位皇帝,对底层百姓的苦难,有朱元璋那样深刻的认识。</p>
他所推行的许多制度,出发点是好的,不过是受限于自身的认知水平,以及被后人、底下人曲解意图。</p>
明朝初年,粮长制度的设立,使得奸猾之人巧立名目,以此牟取暴利。</p>
但这是在推行均田制的关陇,桓熙治下没有那么多的苛捐杂税,民众要缴纳多少的税赋,也都一目了然。</p>
总体来说,雍、秦、梁三州百姓需要承担田租、户调以及力役。</p>
田租为每年三石米,户调也就是人头税,为绢一匹、绵三两。</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