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章:魏国军队(2 / 2)

加入书签

起对曰:“古之明王,必谨君臣之礼,饰上下之仪,安集吏民,顺俗而教,简寡良才,以备不虞。昔齐桓募士五万,以霸诸侯;晋文召为前行四万,以获其志;秦缪置陷陈三万,以服邻敌。故强国之君,必料其民。民有胆勇气力者,聚为一卒。乐以进战效力,以显其忠勇者,聚为一卒。能逾高超远,轻足善走者,聚为一卒。王臣失位而欲见功于上者,聚为一卒。弃城去守,欲除其丑者,聚为一卒。此五者,军之练锐也。“有此三千人”,内出可以决围,外入可以屠城矣。”</p>

同时,参考一下出土文献中战国时期其他国家的选卒数量:</p>

银雀山汉简选卒【图片】这段文献讲得是先秦时期选卒的使用案例,其中讲到战国时期的那段,文字残缺较大,但是结合上下文和一些关键字,也是可以推知一下信息,里面疑似提到了齐威王和齐宣王时期某次战役中齐国动用了6000人的选卒,以及秦国在某次战役中动用了8000选卒。</p>

从这些文献看,包括魏国在内的各个战国均对在一次战役中能够投放到战场的选卒数量应该就是几千人的级别。</p>

魏国均对的一些作战理念</p>

比如主将专心指挥作战,不主张像三国演义里那样逞匹夫之勇去斗将</p>

将受命之日忘其家,张军宿野忘其亲,援(抱)[桴]而鼓忘其身。吴起临战,左右进剑。起曰:“将专主旗鼓尔,临难决疑,挥兵指刃,此将事也。一剑之任,非将事也</p>

又比如</p>

军阵在行进中,真正与敌人接战前,要保持队形,不能乱冲:尉缭子兵令上:......六曰号别,谓前列务进,以别其后者,不得争先登不次也;七曰五章,谓彰明行列,始卒不乱也;......十二曰力卒,谓经旗全曲,不麾不动也。......</p>

尉缭子武议吴起与秦战,未合,一夫不胜其勇,前获双首而还。吴起立斩之。军吏谏曰:“此材士也,不可斩。”起曰:“材士则是也,非吾令也。”斩之。</p>

军阵真正接敌作战,则鼓励向前猛冲,不要求保持队形(秦国散阵自斗,魏国估计半斤八两)尉缭子经卒令:鼓行交斗,则前行进为犯难,后行退为辱众。逾五行而前者有赏,逾五行而后者有诛。所以知进退先后,吏卒之功也。故曰:“鼓之,前如雷霆,动如风雨,莫敢当其前,莫敢蹑其后。”言有经也。</p>

再比如:选卒(魏武卒等)的战场使用方式的推测,</p>

首先选卒应该算是奇兵:【图片】【图片】而魏国的兵法中对奇兵的运用理念如下:</p>

尉缭子兵令上:善御敌者,正兵先合,而后扼之,此必胜之术也。</p>

尉缭子勒卒令:夫蚤决先(敌)[定],若计不先定,虑不蚤决,则进退不定,疑生必败。故“正兵贵先,奇兵贵后”,或先或后,制敌者也。</p>

同时也可以借鉴一下齐国的孙膑兵法八阵:敌弱以乱,先其选卒以乘之。敌强以治,先其下卒以诱之。</p>

综上,同时由于战国史料中战役细节的缺失,魏国精锐选卒在战场上到底怎么用,找不到原始记载,姑且借鉴一下后世汉朝的例子。</p>

一种可能是布置在军阵前方,作为先锋部队冲击杀伤敌人锐气,借鉴西汉李陵率领的荆楚勇士的例子,魏武卒这类的选卒和他们一样是精通多种兵器的精锐【图片】........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军居两山间,以大车为营。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p>

另一种可能是布置在军阵后方,撑着众卒拖住敌人的机会,伺机迂回到敌人侧后进行打击,</p>

借鉴东汉耿纯的例子</p>

赤眉、青犊、上江、大彤、铁胫、五幡十余万众并在射犬,世祖引兵将击之</p>

。纯军在前,去众营数里,贼忽夜攻纯,雨射营中,士多死伤。纯勒部曲,坚守不</p>

动。选敢死二千人,俱持强弩,各傅三矢,使衔枚间行,绕出贼后,齐声呼噪,强</p>

弩并发,贼众惊走,追击,遂破之。</p>

还有一种可能,选卒具有非常好的机动性(比如武卒可以负重日中而趋百里,或者选卒本身就是上文说过的车骑),可以作为远距离快速打击部队,典型案例,......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再比如:选卒(魏武卒等)的战场使用方式的推测,</p>

首先选卒应该算是奇兵:【图片】【图片】而魏国的兵法中对奇兵的运用理念如下:</p>

尉缭子兵令上:善御敌者,正兵先合,而后扼之,此必胜之术也。</p>

尉缭子勒卒令:夫蚤决先(敌)[定],若计不先定,虑不蚤决,则进退不定,疑生必败。故“正兵贵先,奇兵贵后”,或先或后,制敌者也。</p>

同时也可以借鉴一下齐国的孙膑兵法八阵:敌弱以乱,先其选卒以乘之。敌强以治,先其下卒以诱之。</p>

综上,同时由于战国史料中战役细节的缺失,魏国精锐选卒在战场上到底怎么用,找不到原始记载,姑且借鉴一下后世汉朝的例子。</p>

一种可能是布置在军阵前方,作为先锋部队冲击杀伤敌人锐气,借鉴西汉李陵率领的荆楚勇士的例子,魏武卒这类的选卒和他们一样是精通多种兵器的精锐【图片】........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军居两山间,以大车为营。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p>

另一种可能是布置在军阵后方,撑着众卒拖住敌人的机会,伺机迂回到敌人侧后进行打击,</p>

借鉴东汉耿纯的例子</p>

赤眉、青犊、上江、大彤、铁胫、五幡十余万众并在射犬,世祖引兵将击之</p>

。纯军在前,去众营数里,贼忽夜攻纯,雨射营中,士多死伤。纯勒部曲,坚守不</p>

动。选敢死二千人,俱持强弩,各傅三矢,使衔枚间行,绕出贼后,齐声呼噪,强</p>

弩并发,贼众惊走,追击,遂破之。</p>

还有一种可能,选卒具有非常好的机动性(比如武卒可以负重日中而趋百里,或者选卒本身就是上文说过的车骑),可以作为远距离快速打击部队,典型案例,......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之。......</p>

魏国均对对将士的激励方式及案例:</p>

吴子励士:</p>

武侯问曰:“严刑明赏,足以胜乎?”</p>

起对曰:“严明之事,臣不能悉。虽然,非所恃也。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p>

武侯曰:“致之奈何?”</p>

[起]对曰:“君举有功而进飨之,无功而励之。”</p>

于是武侯设坐庙廷,为三行,飨士大夫。上功坐前行,肴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肴席器差减;无功坐后行,肴席无重器。飨毕而出,又颁赐有功者父母妻子于庙门外,亦以功为差。有死事之家,岁(被)[谴]使者劳赐其父母,著不忘于心。</p>

行之三年,秦人兴师,临于西河。魏士闻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奋击之者以万数。</p>

韩非子</p>

吴起为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不去,则甚害田者;去之,则不足以徵甲兵。於是乃倚一车辕於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东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於西门之外者赐之如初。人争徙之。乃下令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人争趋之,於是攻亭。一朝而拔之。</p>

魏国均对的军事纪律参考尉缭子,七国考和中国历代军事思想:【图片】【图片】【图片】魏国均对在军阵的适当位置应该部署有专门的督战队,但是缺乏细节记载</p>

尉缭子兵令上:......陈之斧钺,饰之旗章,有功必赏,犯令必死。......</p>

韩非子初见秦:今天下之府库不盈,囷仓空虚,悉其士民,张军数十百万,其顿首戴羽为将军断死于前不至千人,皆以言死。“白刃在前,斧锧在后”,而却走不能死也,非其士民不能死也,上不能故也。</p>

(摘选自贴吧,日后会有其他国家军队注释)</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